税务总局公告2017年第43号专门针对建筑服务增值税简易计税方法备案事项规定,自2018年1月1日起进行简化。 ? 一、简化的主要要点 1.一般纳税人提供的建筑服务无论适用还是选择适用简易计税方法,均在办理简易计税方法申报前,向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进行一次性备案。 ? 把握要点: 备案时间:次按照规定需要办理简易计税方法计税申报之前,即必须先备案,才能申报简易计税。 备案频率:只需要备案一次就可以,以后不需要再备案。笔者认为,这与税局征管系统有关,系统内对于简易计税方法只需要做一次备案即可,不存在分次备案功能。对于之前已经备案的,不需要再重复备案。 也就是说可以看成:一次备案,终身受益。 ? 2.对于符合异地提供建筑服务规定的,无需向服务发生地备案。异地按规定预缴时,不需要进行简易计税方法的备案,直接申报即可。 ? 二、建筑服务简易计税方法和备案资料的种类 到目前为止,可以选择采用简易计税方法计税的情形有三种:为建筑工程老项目提供的建筑服务、为甲供工程提供的建筑服务和以清包工方式提供的建筑服务。 ? 直接适用简易计税方法计税的是:建筑工程总承包单位为房屋建筑的地基与基础、主体结构提供工程服务,建设单位自行采购全部或部分钢材、混凝土、砌体材料、预制构件的建筑服务(依据《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建筑服务等营改增试点政策的通知》(财税〔2017〕58号))。对于这一点,之前有提出异议的观点,个别地方还明确也可以选择,但是从这次公告“无论适用还是选择适用”的表述,笔者认为不存在选择性。 ? 因此,简化简易计税方法备案的有四种情形: 1.建筑工程老项目; 2.甲供工程项目; 3.清包工项目; 4.建筑工程总承包单位为房屋建筑的地基与基础、主体结构提供工程服务,建设单位自行采购全部或部分钢材、混凝土、砌体材料、预制构件的建筑服务项目。 ? 办理备案手续时需要提供的备案资料是: 建筑工程老项目;甲供工程项目;清包工项目三种情形下,应提交建筑工程承包合同(复印件),但注意,建筑工程老项目也可以凭《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复印件)备案。 ? 对于第四种适用简易计税方法的情形,公告没有提及办理备案手续需要提交的资料,笔者认为,需要备案时,这属于特殊的甲供工程情形,可以参照甲供工程,提交建筑工程承包合同(复印件)进行备案。 ? 三、备查资料仍然必须完整保存备查 虽然在向税局按照规定备案后,不再重复备案。但是,对于之后无论是直接适用还是选择适用,凡是最后采用简易计税的建筑服务项目,都必须按照备案中列举的资料范围完整保留备查。 ? 对于“建筑工程总承包单位为房屋建筑的地基与基础、主体结构提供工程服务,建设单位自行采购全部或部分钢材、混凝土、砌体材料、预制构件的建筑服务项目”适用简易计税方法计税,应当也需要备查,不要遗忘。但是在备查资料中没有列举,笔者认为,可以参照甲供工程,提交建筑工程承包合同(复印件)进行备案。 ? 未按照规定完整保存备查资料的,税局一旦查到,将改按一般计税方法计税,并追缴少缴税款,按征管法处理。笔者认为,至少需要加收滞纳金。 ? 因此,建议纳税人养成良好习惯,尽可能取得进项凭证,对于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无论是否抵扣均认证或选择确认,按规定不抵扣的,可以再选择“不抵扣”。如此操作,主要是假如以后税局检查时,不符合简易计税方法,需要按照一般计税方法计税时,可以有回旋余地。 ? 要学会向前走路,但也要学会留后路。这很重要! 傅宗仁总结—— ? 《税务总局关于简化建筑服务增值税简易计税方法备案事项的公告》(税务总局公告2017年第43号),对建筑业简易计税项目的备案问题,作了明确,并进行简化: 一、实行一次性备案 即:纳税人在简易计税申报前备案;以后,再发生简易计税项目,不再备案。但是,相关资料应留存备查。 否则:(1)不可简易计税;(2)受到相应处罚。 二、用合同复印件备案 即:备案只需合同复印件。为老项目提供的建筑服务,也可提供《建筑施工许可证》复印件。 三、向机构所在地备案 即:包括跨县(市)的项目在内,都只需向机构所在地国税机关备案,不向项目所在地国税机关备案。 ? 专家提示 ? 1、零星小工程(包括清包工),只要想选简易计税,就应签订书面合同;否则,无法备案(或备查); 2、分公司的简易计税,应向分公司所在国税机关备案; 3、该公告从2018年1月1日起施行。若有地方以此公告规制以前的简易计税项目或作出相关处罚,企业可依法维权。
【陕西财税代办|联创财税】:专业为广大企业及创业者提供注册公司、代理记账、公司(工商)注册、商标注册、公司变更、公司注销、税务筹划等专业财税服务,为您解答各种工商财税疑难问题,如有需要,欢迎来电咨询办理!服务热线:180-4900-5268(同微信),免费创业辅导。
本文地址: https://www.sxcaishui.com/baota_item/24693.html
本文标签:注册公司费用公司注册费用开公司
特别声明:
出于传递更多财税知识及信息之目的,本网除原创、整理之外所转载的内容,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其相关阐述及结论并不代表本网观点、立场,政策法规来源以官方发布为准,政策法规引用及实务操作执行所产生的法律风险与本网无关!如您对所转载内容、署名等有异议,可与本网(info@sxlccs.com)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及时进行相应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