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笔者在对电信企业的税务风险排查时发现,自2014年6月1日营改增电信业执行基础电信服务11%、增值电信服务6%的差异化增值税税率后,A公司一个电信服务套餐,收费、计税两套标准,低税率业务和高税率业务的收入比重悄然发生了变化。 症状:低税率产品收入增幅异常 电信套餐是电信运营商为了保留长期用户并实现利益更大化采取的一种销售形式。在套餐中,电信运营商通常会根据消费者需求组合不同规格的电信服务产品打包销售,买方可按个人的消费标准或喜好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套餐品种。套餐对买主、卖主都有利,是实现买卖双赢的市场营销方式。让笔者意外的是,这种营销方式的背后,部分电信企业动起了避税的“歪脑筋”。 笔者在电信企业的税务风险排查中发现,营改增前,A公司已经将基础语音服务、网络流量服务以及其他增值电信服务组合成套餐销售,每月的基础电信服务和增值电信服务收入的权重变化不大,收入规模五五分成,增值电信服务收入的权重逐步微量增长。 A公司在启动电信业营改增工作时,出台了《关于下发套餐营销案收入列账实施细则的通知》,通过资费分摊调整表,对套餐中语音增值、手机上网和短彩信等业务收入重新分摊。分摊后,A公司基础电信收入所占比重下降,增值电信服务收入比重上升。2014年6月~2015年6月,短短13个月时间,适用11%税率的基础电信收入占比由49.58%下降至38.98%,而适用6%税率的增值电信服务收入占比由50.42%上升到61.02%,其变化幅度和速度明显异常。 诊断:不同税率收入拆分不合理 根据《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将电信业纳入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4〕43号),提供基础电信服务,税率为11%。提供增值电信服务,税率为6%。《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纳税人兼营不同税率的货物或者应税劳务,应当分别核算不同税率货物或者应税劳务的销售额;未分别核算销售额的,从高适用税率。为顺利推进电信行业的营改增工作,针对套餐这种营销方式,税务总局要求企业自行分开核算基本电信服务和增值电信服务,避免从高适用税率。 税务人员发现,A公司将适用11%和6%增值税税率的产品组合成套餐销售,但在财务核算时,调低高税率应税服务的分摊计税价值,调高低税率应税服务的分摊计税价值,人为调节收入痕迹明显,存在少计应纳增值税款的风险。 以A公司推出的“58元4G商旅套餐”为例,套餐一经开通,无论使用多少均按照58元收费。超出套餐的资费标准为:语音(适用11%的增值税税率)0.19元/分钟,流量(适用6%的增值税税率)0.29元/MB。如果按照营改增之前的资费分摊比例,A公司基础语音收入占比37.01%,流量收入占比56.49%,来电显示收入占比6.49%。 但是,A公司计算收入分摊计税价值时,按照语音0.09元/分钟、流量0.232元/MB计算,即高税率和低税率产品的分摊基价都调低了,同时,高税率产品调低的比例比低税率产品大得多,导致最终58元/月套餐基础语音收入占比16.40%,流量收入占比79.00%,来电显示收入占比4.60%。根据统计分析,仅一个58元套餐用户一个月少分摊语音收入11.96元。 A公司2015年6月显示该套餐用户113万户,一个月少计11%税率收入达1330万元之多,存在少申报缴纳增值税56.52万元的风险,而58元套餐仅是该公司2000多个套餐中的一个。考虑到A公司推出的套餐服务较多,总体税务风险不小。 处方:通过合规方式降低税负 营改增是我国税制改革的重要举措,它的实施将从制度上解决营业税“道道征税、全额征税、重复征税”问题,实现“环环征税、层层抵税”,可减轻企业税收负担,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电信业由原来的3%营业税变为6%或11%的增值税,看似企业经营压力增加,但同时下游企业进项税可以抵扣。长期来看,电信业总体税负将会趋于下降。企业可从加大进项抵扣入手合理筹划,而不是投机取巧,人为调整不同税率的收入占比。 对于税务机关而言,应该动态关注资费分摊调整情况。重点关注是否存在将并未实际包含在套餐内的低税率(6%税率)资费产品打包进入套餐的行为,导致人为调节、挤占高税率服务(11%税率)在收入总额中所占比重的情况,以达到少缴增值税的目的。同时,税务机关应关注企业资费分摊表和资费分摊调整表,审核确认企业对基础电信和增值电信服务收入分摊是否遵循公允价值原则。尤其应重点关注资费分摊调整表中,套餐资费内容不变,而基础电信和增值电信服务收入权重调整的现象。
【陕西财税代办|联创财税】:专业为广大企业及创业者提供注册公司、代理记账、公司(工商)注册、商标注册、公司变更、公司注销、税务筹划等专业财税服务,为您解答各种工商财税疑难问题,如有需要,欢迎来电咨询办理!服务热线:180-4900-5268(同微信),免费创业辅导。
本文地址: https://www.sxcaishui.com/liquan_item/1016.html
本文标签:公司注册注册资金执照办理注册公司费用
特别声明:
出于传递更多财税知识及信息之目的,本网除原创、整理之外所转载的内容,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其相关阐述及结论并不代表本网观点、立场,政策法规来源以官方发布为准,政策法规引用及实务操作执行所产生的法律风险与本网无关!如您对所转载内容、署名等有异议,可与本网(info@sxlccs.com)联系,我们将在核实后及时进行相应处理。